非公党建职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3-12-11 23:39来源:湖北省个体私营经济网
字号:

2013年11月25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打破党建工作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从非公党建工作的特定要求和特定环境出发,探索构建一套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符合党组织书记身份,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绩效的职业化管理新体制

  创新理念

  职业化和职业化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引起重视,并在职业化经理人和职业化团队的管理上推广运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和南京大学管理学院赵曙明教授认为,职业化的管理人“最重要的有两点素质,第一是职业能力和专业化知识,第二是职业道德”。管理学界给出了企业职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这就是: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人员成长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共同的职业行为标准和资格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规范业务人员,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认证、评价到培训改进,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技能和工作业绩。

  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基本思路,打破党建工作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从非公党建工作的特定要求和特定环境出发,探索构建一套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符合党组织书记身份,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绩效的职业化管理新体制。

  这就需要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进行具体分析。而要分析其角色定位,首先必须考虑以下三个紧密相关的背景:

  一是性质的特殊性。非公有制企业是按照国家法定程序成立的社会法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对内执行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参加民事活动,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经营自主权。

  二是内部领导体制的特殊性。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其法人治理结构自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等机构相互独立,互为依存。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在领导、决策上往往更多地实行“简易程序”,凡事都是业主说了算。虽然党章和公司法都对企业的党组织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在企业内部对党组织的存在还是缺乏根本性的制度化设置。

  三是外部关系的特殊性。企业只有依法经营的责任,相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而言,已经变成了“无主管”单位,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外脱离了行政依附关系,明显呈现出政治边缘化趋向,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和效益纽带的维系。

  这三点特殊性,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像乡镇、村、社区以及机关事业等基层单位党组织那样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掌握着行政资源,他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开展工作的难度更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势必要承担双重角色。既要当好“政治人”,履行党章所赋予的职责,落实上级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凝聚职工人心、促进企业和谐的作用;同时又要当好“企业人”,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自身的存在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企业有机融为一体。既要当好业主的合作伙伴和得力助手,取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又要当好党员职工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得到党员职工的拥护和欢迎。能不能从容应对这些棘手的课题,既是对党组织书记本人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其上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

  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总体工作理念上,要注重把握以下四点:

  ——在目标定位上,要紧扣建设一支能够承担工作职责的政治强、党务熟、懂经营、会管理的党组织书记队伍,而且是比较专业的人才队伍。它可以是企业内部签有劳动合同的人才,也可以是企业外部不与企业签合同的专业人才。

  ——在管理主体上,要实行党组织所在的企业与上级党组织相结合。一般情况下,以企业管理为主,上级党组织更要主动介入,积极发挥指导或主导作用。

  ——在管理对象上,应以现职党组织书记为主,兼顾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或上级党组织推荐委派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同时注重将有志于从事企业党务工作的党员一并纳入组织视野,加以培养和储备。

  ——在管理方法上,要实行规范约束与保障激励同时并重。既要让他们熟练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套路,形成符合身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又要让他们感受到上级党组织坚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干得有劲头。

  创新做法

  本着这一初衷,江苏省泰州市在2007年上半年,经过在多方调研论证,以及前期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作为一种职业化的管理人和职业化岗位来加以管理,并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出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

  1.明确职业化管理内涵,突出重点对象。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定岗、用人的特性,把职业化的要求从两个方面加以界定。一是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必须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企业中的一个专门的、相对独立的职业或岗位加以设定;二是上级党组织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特点,规范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和行为标准,并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通过实行非公有制企业聘用、上级党组织推荐聘用,或由上级党组织直接委派等方式实现上岗和管理。在职业化管理的对象上规定,原则上适用于全市所有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和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重点突出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及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已纳入这一范畴,开始启动了相应的动作。

  2.界定职业标准,实行岗位申报。针对这一岗位的特殊性,我们分别从政治、业务、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方面明确了基本条件。一是忠诚党的事业,能忠实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二是熟悉党建业务知识,能组织开展正常的党建活动;三是具有企业通用管理能力,遵守企业行为规范,能与企业业主和员工实现良好的沟通协作;四是诚实、正直、守信、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凡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在职党组织书记、有志于从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在职及非在职党员,均可进行岗位申报,经组织人事部门初步审核后纳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目前各市(区)党组织书记人才库已经建立。其中,江苏省泰兴市自试点工作以来,已储备党务工作后备人才800多名。

  3.强化职业培训,推行资格认证。为了尽可能地实现人岗匹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列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现职人员和后备人才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发展形势、党建工作业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以及党组织书记角色认知等方面,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0学时。经考试合格后,发放资格证书。资格证书由市委组织部、非公有制企业工委和市人事局统一制作、颁发,也可授权市(区)相应部门发放,并结合年度考核实行年检制度。对已经获得资格证书的同志,也要定期组织针对性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原则上必须三年轮训一遍。2007年9月,江苏省泰州市举办了推行职业化管理后的首期党组织书记市级示范培训班,分别采取专家讲座、业务辅导、现场观摩、“党日”活动评比展示、专题论坛、集中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职业化岗位要素示范培训。各市(区)也参照这一模式,相继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书记,举办专题培训班。到2007年底,市(区)及基层党(工)委共举办专题培训班104期,参训人数2697名,经考核发放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资格证书1020个,发证人数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书记的近半数。预计到2008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书记将确保轮训一遍。

  4.加强职业推介,实行双向选择。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是职业化的最终落脚点,而党务工作者不同,特别是在职业化的初期,党组织不仅要培育市场,而且还要尽可能地保护市场,调动积极性。因此,对持有资格证书的党务人才,除企业内部选举、任命外,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人才市场等途径,向社会发布人才信息,加强宣传推介;同时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实行组织推荐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多方努力,力争使获得资格认证的同志都能上岗从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通过举办党员人才专场招聘会、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设立党员服务专窗,已为10多名党组织书记牵线搭桥,并招聘成功。

  5.加强职业管理,强化岗位责任。对不同来源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分类规定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办法,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党组织书记,要求按照有关程序予以调整或解聘。在此过程中,要把企业业主和党员职工也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约束;同时也明确,企业应依法为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无正当理由,不能随意辞退,确需辞退的,必须事先向上级党组织通气报告;党组织书记因履行职责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组织要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党组织书记的合法权益。

  6.保障职业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要明确规定,企业内部聘任的党组织书记,包括组织推荐由企业聘任人员,报酬实行工资与党务工作岗位津贴相结合制度,企业党组织书记不低于企业决策管理层副职待遇,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不低于企业中层正职管理人员待遇。由上级党组织直接委派企业的专职党组织书记,包括党建工作指导员,由上级党组织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并且明确,有条件的系统党(工)委及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可实行工资及岗位津贴统筹,统一发放。要求建立并完善专职党组织书记列席企业董事会、经理(厂长)办公会议等制度,保证他们参与企业重大问题讨论的权利。

  泰州市探索试行的这套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办法,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工作、待遇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既有鼓励,又有约束;既有能力提高,又有履职要求;既有利于调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从目前初步实践的反响来看,这一办法的实施到位,相信会给泰州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带来明显促进。

  前瞻思考

  企业管理的职业化问题,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处于初级阶段。从长远看,要真正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打造成一支放到哪都能拉得出打得响的职业化人才团队,未来还有漫漫长路需要披荆斩棘摸索前行。当前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努力:

  1.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纳入党务人才队伍切实加强管理、落实关爱。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但同时又是“无主管单位”,党组织书记置身其中,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指导、帮助和关爱。组织、人事等部门以及工会等群团组织要把他们作为一支特殊的人才队伍,纳入自己的视野,在办班培训时想到他们,在评先树优时考虑他们,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在他们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给予支持,从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热情。

  2.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为保证党组织书记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来抓党建工作,要本着宁专勿兼、宁兼勿缺、宁缺勿滥的原则,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优配强,坚决杜绝徒有虚名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否则,不仅不能履行应尽的职责,反而会造成组织的软弱涣散,损害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那些确无合适人选的企业,可探索试行“一专多兼”的模式,由业务能力较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同时兼任多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组建率,又便于针对各个企业特点分头组织活动。

  3.大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职业素质。要针对职业特点和工作需求,从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道德、信念、行为习惯等方面,进一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具体职业规范,并以此为标准,加强日常培训和定期培训,加强习惯养成,使之能够做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无论是思想、语言还是动作,都符合其特定的职业资质要求。要严格资格证书的考核和发放,并逐步过渡到持证执业、择优聘用,从而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4.有意识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形成职业化管理大环境。职业化的党组织书记,必须要有适宜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广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本身全面实行职业化的管理。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企业内部问题要靠法治而非人治,是依照程序和规则运作,而非靠兴趣和感情维持。这也是企业真正具有持续生存能力并走向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战略。而要实行企业管理的职业化,一是要破除家族式管理,从董事长、总经理到全体员工一并实行职业化,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体制。二是要培育大量的职业化经理人,靠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带领企业持续发展。三是党委、政府要给予大力倡导和扶持,在整个企业界营造职业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关闭   打印